上海的職業院校緊跟市場步伐培養需求人才
從人才培養需求到人才培養質量的出口,其培養的過程環節包括專業設置、目標系統(定位及規格)、培養方案、教學標準、教學規范、教學運行、教學評價,直至教學目標實現。另外,也包括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和各類素質教育活動的開展。同時有師資隊伍、實踐條件和管理服務等教學保障。
響應機制內、外部結合。內部運行機制從目標系統、培養方案及教學標準的修訂改進,到各教學環節的監控、教風學風跟蹤、雙證獲取、技能獲獎等效果評判。主要以提升專業內涵建設為目標,著眼于畢生質量跟蹤調查數據的分析,密切關注產業轉型升級的動態,及時做好專業或專業方向、課程設置的調整。學校對專業的內涵建設相關數據做定期采集、定期分析、定期診斷、定期監測、定期調控。數據的采集從招生進口,專業培養過程到實習就業質量等全方位的分析監控,建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。
外部運行機制主要是外部質量的“顯現”與評價,學生就業與學生發展,以及企業與社會第三方的質量評價。與行業企業深度融合,定期或不定期了解產業指標、行業企業需求反饋、生源計劃、企業評價、社會聲譽和政策導向等,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。
構建基于大數據統計分析的高職教育專業預警系統
利用校園信息采集組網系統,構建“基于大數據統計分析的智慧型專業預警系統”進行實時采集,通過內部因素結果指標、原因指標和外部因素顯性指標、隱性指標四大指標分析單元,實現針對高職專業內涵調整的響應預警功能。
與“大數據統計分析的智慧型高職專業預警系統”互補的校外實踐信息平臺之一——頂崗實習就業監控平臺,其重點是校企全過程、全方位共管實踐教學,頂崗實習采用“三站三線三會審”的管理模式。在企業建立的駐地工作站、流動工作站和網絡工作站分別進行入駐現場指導、巡回檢查指導和網上適時指導,實行企業專業人員、學校專業教師和專任輔導員三條線共同管理。最終由學校教務處、督導工作室和合作企業三方會審。適應發展需求、建立質保體系的主要成效
圍繞上海重點產業和新興特色產業以及細分市場的用人需求,形成了以支撐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專業調整計劃。2012 ~ 2017年間,對市場需求前景不明朗、培養方向目標不明晰的連鎖經營管理、服裝設計等3個專業停止招生;根據經管類專業所面對的業態持續變化、產業格局全面調整、建筑業全面推進信息化、工業化的發展趨勢以及醫療衛生“互聯網+”迅速發展等形勢要求,調整并新增專業方向7個,如國際商務專業新增跨境電子商務、服務外包專業方向;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新增互聯網醫療信息技術方向,以及大數據技術應用專業;建筑工程技術和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分別新增裝配式建筑技術和BIM技術方向等。
根據學校發展戰略,重點扶持工科類專業發展,新增新能源汽車技術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,恢復數控技術專業,基本形成了智能制造專業群。而新增專業及專業方向,基本上形成“專業+信息化”的人才培養定位。目前已經形成了護理、國商、建工為特色,工、醫、管、經、藝各科互相協調的專業結構布局,較好的體現了專業服務產業以及在動態變化的市場中尋找生長點、發展點的職業院校辦學思想。
專業設置和結構布局的調整,是順應產業動態變化趨勢的必然選擇。但更主要、更關鍵、也更具有普遍要求的是專業內涵性調整,即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精準定位、課程體系的重構及教學過程的重塑。2014年起,學校在企業的支持下,提出了“更加強化綜合培養、更加注重集群化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培養”的人才培養要求,全面推進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,并從培養方案編制、學分認定、考核評價標準等方面設定了制度性規范和保障。整體形成了面向產業行業發展的多樣化培養格局。
系統改革信息技術基礎課程,增設互聯網、物聯網技術和電子商務公共技術技能教育,形成從計算機應用基礎、信息實務技術到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課程體系,全面提高學生的現代信息技術技能。